查看原文
其他

让教育回归以人为本——厘清课程.课堂.教师的关系

2015-09-20 陈永平 校长传媒

以人为本 靠人实施

——谈课程.课堂.教师的关系

文|陈永平(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校长)


一、基于一个共识:教育回归以人为本


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实际上有个大前提,那就是不管我们在座的各位教育工作者在课程设计、课堂实施的具体策略上有再多丰富和多元的差异,但是我们大家都会承认教育的对象是一个有着鲜活生命的个体,一个能思想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个体,而不是一个无生命的容器。换言之,无论是二期课改以来的政策导向,还是我们全体虹口教育工作者的理念价值,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教育正在回归“以人为本”。


1.一撇一捺构成“人”


人是什么?我从造字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人就是一撇一捺。这个一撇一捺从哲学层面的解释可以有很多。从我们教育的视角来说,一撇一捺就是传承和发展。传承和发展构成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属性。这一撇是传承,传承就是知识、技能的系统掌握,一捺则是发展,发展就是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挖掘。传承就是好好学习、发展就是天天向上。从教学法来说,传承需要科学传授,发展则需要激发潜能。两者的关系互为支撑,不能偏颇。


2.教育为了生存和更好的生活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过度放大了传承的重要性,围绕“课堂中心、教室中心、教师中心”,以“教材、考纲、试卷为本”,把学生当做没有生命的容器,依赖灌输为主的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体体验和个性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实际上造成了学生的“发展”的后天不足。蔡元培先生曾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陶行知先生也说“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先哲就是先哲,90年前就把教育的真谛讲得清清楚楚。在这个意义上,我个人的理解是,“传承”主要是为了“生存”的教育,“发展”主要是为了“生活”的教育。生存当然是生活的基础,所以传承是发展的基础。但是我们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等低层次的生存目标,我们人类的不断进步正是因为我们一直在追求“为了更好的生活”,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发展的能力。



(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改扩建工程效果图)


二、厘清一对关系:课程统领课堂教学


基于上述对教育本质的认识,理解课程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就相对容易一些。


1.课程与教学就是顶层设计与动态实施


英语“课程(curriculum)”一词是由拉丁语“currers”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race-course)”。这一词源导引出了对课程的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currers”的名词形式意为“跑道”,重点是在“道”上,因而课程应重在为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轨道;另一种认为,“currers”的动词形式是指“奔跑”,重点是在“跑”上,因而,课程应重在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来认识事物,课程是一个人对自己经验的重新认识。


大多数学者认同课程是指学校的意图,课堂教学则是指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它们分别侧重于教育的不同方面。许多关于课程与课堂教学的隐喻也是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谈的,如:


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课堂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过程;


课程是一场球赛的方案,课堂教学则是球赛进行的过程;


课程是一首乐谱,课堂教学则是对这首乐谱的演奏。


当然,关于课程和教学的关系,其实理论界的各种阐释也很多元。作为校长,在我工作的语境里,我基本上认同课程是关于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顶层设计蓝图,而教学就是对这个蓝图的动态化实施。


其实,通过对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课程与课堂教学两个领域最终关心的核心课题都是学生的学习。因为课程宗旨与教学取向都是以学生学习为基础。基于这样的一种认识,复兴高级中学在课程构建和课堂实施中都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构建了满足学生充分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并实施了高低结构相结合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2. 课程构建:满足学生充分发展的需求


复兴高级中学确立了“满足学生充分发展需求,培育全面发展的复兴人”的课程目标,并提出“博雅智慧,合作创新”的课程理念,通过广博的知识教育,提升智慧能力;通过高雅的品格熏陶,发展综合素质;在创新中锻炼合作,在合作中孕育创新。通过课程,培养学生树立“五种精神”和掌握“三项能力”。


“五种精神”即:爱国奉献精神、全球精神、可持续发展精神、创业创新精神、竞争和合作精神。


“三项能力”即:科学探究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国际交往能力。


学校提出课程建设的“五多”原则,即课程类型多元、课程要求多层、课程结构多模、课堂形式多样、课表组合多选。


按课程特点,复兴的课程架构分为语言与文学、数学与逻辑、人文与社会、科学与实验、艺术与技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学习活动七个领域(见表1 复兴课程领域与学科对应表)。



上述七个课程板块设计为四层阶梯递进的课程门类,按照不同类型功能覆盖每一名学生的在校学习需要,以供每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选择性学习。


基础——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完成教学目标与基本课时的基础课程,注重双基落实,达到学业水平考难度。


拓展——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主修、辅修为学习形式的拓展课程,满足学生不同方向与不同层次的发展需要,注重能力培养,达到高考难度。


特长——以综合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适合爱好本学科、能力较强的学生,创造环境条件,配合专业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发展的机会,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比高考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研究——围绕体现共同核心价值的学习目标,在自主参与基础上,以主题活动等形式展开的实践研究课程。不仅涉及单一学科知识,更需要跨学科整合,同时体现德育的渗透与泛化。


3.课堂教学:打造传承发展兼顾的三个课堂


复兴的课程实施体系重构为更加立体的二维多类课程结构,即在现有的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实施方式维度上增加“学生发展指向”这一维度,形成如下二维多类结构。


在新的课程实施体系中,在学科素养提升维度的三类课程外,新的学生潜能发展维度也推出了三个“课堂”,这三个课堂是复兴高级中学新时期课程建设中力求呈现的新亮点。


(1)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模式是我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系统性课堂教学策略,注重:


一个核心目标: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点“眼高手低”的理念:高结构设计与低结构实施相结合、育人与育分相统一;


三层推进逻辑:课前驱动夯实“基础学力”、课堂互动培养“思维能力”、课后自动激发“心理动力”。


(2)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强调的是通过基础型和拓展型课程的教学对学生潜能进行基础性开发。要求各科课堂教学重点抓住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四力凸显智慧课堂的特点。重点在理科教学上,我们提倡通过课堂互动,课堂留空留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倡导课堂互动从表面的无序热闹走向心动的思维激荡,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驱动思维,搭置合理的台阶牵引思维、提供恰当的原型迁移思维、施以温暖的鼓励呵护思维、给予巧妙的点拨深化思维。


(3)博雅课堂


博雅课堂是在学科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中开出的各类人文、艺术、科学的课程。“博”是博学多才,突出全面训练;“雅”是风度、境界,是人的品位。博雅教育的基本精神是通而不偏,注重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生活品质。它不仅鼓励开展多学科多领域的探索,更强调跨学科的整合。在文科教学上,我们提倡通过课堂渗透,课堂拓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倡导教师创设平等的课堂氛围,激发民主意识,培育创新思维;倡导教师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传播人文精神,提升文化品位;倡导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养成人格品性,发展审美情趣,从而使课堂教学超越工具性走向人文性。


三、抓住一个核心:目标达成靠人实施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堂是课程的核心,课堂的关键则在于教师。当下比较流行的电子书包、翻转课堂、后“茶馆式”教学本质上都是基于对课程、课堂、教师三者关系的新的定位与思考,我认为这三者之中教师是关键之关键。正如前文所说,课程也好,课堂也罢,其关注的核心目标都指向学生的学习,要看学生的学习是否实现了基础知识的系统传承和发展潜能的充分激发,而这一目标达成的关键就在于教师。


1.课堂的优质转型呼唤教师的美丽转身


实际上,在我的理解里,教育的所有核心都是围绕着一个“人”字。从为了人开始,到依靠人来实施。对此我举个空乘服务的例子。头等舱的服务相信在座的或有体会或有耳闻。从航空公司来说,他有严格制定的头等舱的服务方案,这好比就是课程,空姐也受过专业化的训练,她们熟知服务的流程和方法,这好比是课堂教学的实施,其实这些方案和方法乘客是不能直接感知的。但是如果空姐某天带着自己私人的不良情绪去服务的话,那是乘客马上就能直接感知的,乘客是从空姐这儿直接体会到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也马上就产生口碑和品牌美誉度。试想,我们学校的课程方案设计的再好,校本教研对课堂教学实施的研讨准备再充分,如果教师不去理解和执行,学生和家长也根本无法感知,他们只会从教师这里去理解“复兴高级中学”和“虹口最好的高中教育”。所以往往决定我们学校教育教学美誉度的就是我们一线的教师。虹口课程的改革呼唤虹口课堂的转型,虹口课堂的转型呼唤虹口教师的美丽转身。我期望,虹口的课堂不再仅仅是教材、教室、教师和学生的机械组合,而是四者的完美相遇,其间必然有教育的故事,生成教育的智慧,促进师生生命的成长。


2.教师的美丽转身需要管理的有效催化


教师的美丽转身是我们所期望的,但这样的转身需要教师的文化自觉。可是教师的文化自觉从哪里来?我以为文化自觉如果缺乏制度自觉的保驾护航,恐将沦为可有可无的鸡肋。从某种程度上讲,如果学校在教师评价和管理上的各种激励机制没有跟进,那教师的文化自觉就无从谈起,学校的课程设计和课堂实施也就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复兴高级中学最近两年通过定量化的精致考核并辅以协商式的发展性教师评价,正在努力推动这种教师的文化自觉。我们提倡: 


第一,思想认识到位。“思想决定行为。”必须让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育人意识渗透到全体教师的血液中,成为自身基因性的东西,渗透到教学各个岗位、每个实施环节中,营造良好的科学育人、全员育人氛围。


第二,合规操作到位。我们建立了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过质量流程管理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进行保障。人治代替制度治理往往隐藏着较大的道德风险隐患,流程制的监督保障更能够为学校课程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督查制约。


第三,执行能力到位。一方面,我们注重培养教师良好的业务习惯。把习惯性的合规执行工作嵌入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让合规的习惯动作成为习惯的合规执行。另一方面,我们也在持续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对各项制度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为教师的教学创造和教学个性、教学风格的形成提供民主、宽松的氛围。


第四,榜样示范到位。近年来,我们在教育教学上强调从高层做起,从一把手做起,给广大教职员工做出认真执行教育教学制度的良好示范。如今年暑假两个月里,我们班子成员和部分中层骨干,大多都奋战在学校改扩建工程和高三培优教学项目上。

(本文为作者原创,若有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并注明出处)


作者简介:

陈永平,男,55岁,上海市特级教师,全国特色优秀教师,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长三角最具影响力的校长,上海市名师基地主持人,虹口区领军人才。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微社区-教育圈”轻松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